瘙痒症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身瘙痒中医疏风散寒补气生血治愈 [复制链接]

1#

患者贾先生,59岁。患者患周身瘙痒三年多,医院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当时诊见患者双寸尺弱,关微弦,舌边尖红苔*微干。细细望诊,发现患者面*微黑,精神抑郁。经详细问诊又得知患者周身瘙痒不适多年,眠差,胃肠功能不佳,饮食、二便尚可。综合患者病症来看,患者证属风寒郁表,营卫失调,气血不和。治以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补气生血。于是给患者开出如下方药:*芪、当归、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生麻*、杏仁、徐长卿、丹参、路路通、柴胡、*芩、郁金、生麦芽等。七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药后第二次来诊时说药后全身瘙痒已经痊愈,睡眠和胃肠也有所好转。

本例中患者身体消瘦,脉象较弱,为机体气血亏虚之象。外感风寒邪气趁虚侵袭,郁遏肌表,导致营卫失调,气血不和,肌肤失于濡润而发病。麻*桂枝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第23条,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各半汤。”此方针对的是表郁轻证,临床上多取其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之效,来治疗皮肤瘙痒诸症,多有效验。

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气血运行调畅,正气充足,则邪自去;肌肤得以濡润,则痒自止。此外,亦可在方中加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扶正祛邪。丹参、路路通、徐长卿,为治疗皮肤瘙痒诸症的一组常用角药。由于此病已有多年,患者情绪抑郁,关脉略弦,恐内有肝郁,故加入郁金、生麦芽以疏肝解郁,兼顾胃气。患者舌边尖红苔*微干,故加柴胡、*芩,取小柴胡汤之意,以疏肝理气、清利湿热。

风,是自然界的信使。世间的万物都离不开风,风者,八风是也。所以,成语有“八面来风”。风是气体的流动,是天地之间的变幻,是植物交配的媒介,是宇宙的洪荒,风是最伟大的造物。风,甲骨文写作,如“凤”鸟的模样,说明古人“凤、风”通用。说文古文作,《说文》载:“风,八风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从凡”。可见,古人认为风在自然界起到变更节气的作用,风生则虫动,万物复苏。又因为春天草木复苏,大地觉醒,故把“风”作为春天的主气。在五行理论中,把四季、长夏与五行相配,其中与春季相配的就是“木”,又因为肝主木,所以有肝为风木之说。

风既然是天地之气,就会不断变化、消长,而且不但在春季、在其他季节也会有“风”,当风变化非常强烈,甚至超过这个季节本身的主气,就会致病,这时的“风”就成为致病的因素,称为风邪。风从八方来,方向、强弱变化不定,中医根据取向比类的方法,认为凡是变化、游走不定、发病迅速的病症都是“风”导致的。而且后来还认为,不仅自然界有“风”,人体内也存在“风”,这就是肝风。既然肝为风木,当肝阴不足时,肝阳就会化风,肝风内动是很危险的,轻者头晕目眩,重则昏扑不醒人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风”。

中医认为,风性主动,《素问·阴性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所以凡是动摇不定的病症认为都与“风”有关。比如眩晕、振颤、抽搐、角弓反张等等的症状,都属风证。所以“风”证也是中医临床最多见的病证,因此又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许多疾病都用相关的名称加上“风”来命名,比如鹤膝风、鹅掌风、草鞋风、雷头风、摇头风、正头风、偏头风、阴囊风、厉风、瘫风、赤游风、白癜风等,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与风邪致病的特点有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