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肾病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若能及时治疗,可能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ks_bjzkbdfyy/

李女士(化名)今年35岁,是某私企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上个月公司体检时,发现血肌酐较高,报告建议复查,但她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抽出时间来。

最近,她感觉十分疲惫,起床时全身无力,脚踝轻微水肿,还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丈夫见状,医院就诊。

医生经过检查表示,李女士的肾功能只剩下30%,肾穿刺结果提示IgA肾病,肾小管萎缩、纤维化,已经是尿毒症前期了。如果再拖下去,就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

李女士无奈地说,“最近几年,我每次体检都有尿蛋白1+~2+,尿潜血2+,但因为没症状,所以没在意,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尿毒症。据调查,我国尿毒症患者中约四成为青年群体。

一、大多数尿毒症,是一步步拖出来的

肾内科医师高婵表示,肾病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少有特异性表现,导致很难在早期发现病情,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肾损害可能已经不可逆了,一确诊就是肾衰竭,甚至是尿毒症。这些前期症状包括尿蛋白弱阳性、轻微水肿、泡沫尿等,许多人以为是正常情况,没有就医,使得病情越拖越严重。

尿毒症不是一夜形成的,它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如果能认真对待,及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避免走到“尿毒症”这一步。

1、早期

早期的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等。此时进行治疗,治愈的概率最高。

2、中期

早期没有控制好病情,就会发展到中期,此时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脏功能开始下降。此时若能进行治疗,依然有治愈的希望。

3、晚期

如果任由病情发展,就会来到晚期肾病,也就是尿毒症。此时患者的血肌酐明显升高,水肿严重,还会引发胃肠道症状和皮肤损害症状,可能伴随贫血、高磷、低钙、骨质酥松等。可以说,全身都受到了影响。

二、若有4个皮肤症状,要注意是不是肾病来了

皮肤损害是晚期肾病的常见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皮肤出现以下4种症状,就要怀疑尿毒症的可能。

1、皮肤瘙痒

尿毒症瘙痒是最常见的皮肤症状,约15%~49%的患者会出现,透析患者的发生率更是高达50%~90%。这种瘙痒一般好发于前臂和上背部,发生率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加。

2、色素沉着

约25%~70%的透析患者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黄褐色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日光照射后。色素沉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脸上、身体的皮肤上较为常见。

3、获得性鱼鳞病

约50%~92%的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症,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获得性鱼鳞病,即皮肤干燥并伴有白色、灰色或棕色鱼鳞病样的鳞屑。

4、皮肤表面结晶

尿毒症患者若没有及时透析,其汗液中的尿素浓度会大大增加,汗液蒸发后,尿素残留在皮肤表面,形成粉末,被称为尿素霜。

三、为了肾健康,这些习惯不能沾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损害肾脏,为了肾脏健康,请改掉这些伤肾的习惯吧!

习惯1、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是诱发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人在过度疲劳和神经紧张的状态下,抵抗力有所下降,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反复感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眼睑浮肿、腿部肿胀、血压升高等情况,增加对肾脏的损害。

习惯2、滥用偏方

许多人热衷于偏方、秘方,但它们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添加的成分和剂量不明确,不仅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还可能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让肾病加速恶化。

习惯3、高嘌呤饮食

嘌呤在肝脏代谢后,变成尿酸,其中1/3由肠道排出,2/3从肾脏排出。

如果经常高嘌呤饮食,导致尿酸水平过高,来不及排泄,就会囤积在体内,进而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肾损伤。而一旦肾脏受损,其排泄功能会进一步下降,尿酸更难以排出,两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会加速肾病的恶化。

习惯4、抽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铅和镉等有害物质具有肾毒性,可以升高血压、损伤内皮细胞和肾小球等,进而引发肾脏疾病。吸烟越多,肾病的风险就越高。

四、肾不好的人,一种水果要少吃

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林钐表示,肾不好的人尽量不要吃杨桃,因为杨桃具有肾毒性,误食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或中毒。

此外,香蕉、橙子、桃子、杏子、柚子等含钾较为丰富的水果,也不能摄入过多。林医师推荐,肾病患者可适当吃点桑葚,它不仅含糖量不高,含钾量也低,对肾脏较为友好。

尿毒症不只是影响肾脏,它还会影响神经、心血管、肠胃、血液、呼吸、皮肤和内分泌等全身上下的系统,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如今尿毒症越来越多,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别让肾脏受伤。

参考资料:

[1]肾病患者8大常见的皮肤表现,你知道几个?,医脉通肾内频道,-04-24

[2]牛庆雨,赵慧萍.慢性肾脏病患者杨桃中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17(6):5.

[3]闫心怡.慢性肾脏病皮肤损害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42(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