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薛永年刘曦林张立辰谈中国画风格不是习气写意画要有书写性 [复制链接]

1#

薛永年刘曦林张立辰谈中国画:风格不是习气 写意画要有书写性


图为薛永年 张立辰 刘曦林(从左至右) 近日,杭州翠庄举行了一场中国画高峰论坛,当今中国画有代表性的三位大家张立辰、薛永年、刘曦林直面当今中国画坛现实,同场畅谈,就笔墨创新、风格与习气等问题,在一问一答中,展现了风趣幽默、满腹经纶,提问环节多次被上百位观众的掌声打断。今天节选其中精彩问答,与大家共享。 问: 结合全国美展来讲,传统笔墨的创新,与传统笔墨、大写小写工笔导向问题,如何面对?


  刘曦林:我同张先生和薛先生一起参加过评选过程,全国美展评选不分大写小写工笔,工笔画普遍偏多,大写小写很少,且写意画多数在基层选作品时就会被淘汰。我们呼吁写意,但主要还是因为写意画画得不够好,太难于表现,而工笔较为好上手,容易出效果,画面较为完整,入展几率就高。 张立辰:美院教学教育制时间太短,设计课程太多又太杂,所以基础都比较弱,写意太难,学习成长制约达不到写意意境,只能以工笔为基础学一些东西。 薛永年:按理对写意更重视,但效果达不到,除去已有成就的人不参与,年轻人相对参与较多一些,但积累不多,工笔好控制,好修改,小写没骨题材丰富,但不属于真正的写意,再者参展年龄段决定了参展效果的不同。前些年,因写意问题,相关机构专门做过座谈研究过,就拿浙江来说,但仍效果不够,所以世界变得很多样,我们也应该以基础扎实为前提视觉多样。 张立辰:导向不是做作,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当写意缺少的时候,看看工笔、小写,没骨技法运用不错,表现手法不错,基本功扎实,还是可以的。 刘曦林:全国美展写意的东西在实践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问:看徐渭看不懂,但感觉有笔墨变化表现,该如何去看? 刘曦林:笔墨论坛中有许多无稽之谈,争议也很多,但看笔墨有很多层次,如何谈笔墨,根据薛先生编著书中有几点可以用来解说:一、工具论。二、语言论。三、精神论。没有学养、语言、精神、自我,就没有徐渭,笔墨是灵*,是精神的表现。 问:怎样形成并达到自己的写意风格? 张立辰:风格牵扯很多东西,个人风格含在时代当中,包含在历程当中,如何将个性融入到艺术的创造中去,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的个人风格,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另外,风格如何形成,必须具备许多条件,对中国画的理解与创作都包含在里面,必须从传统角度,认识世界。中国画的特殊性,前人如何认识世界,手下工夫,从理论到实践,以这些为基础,需理解基本规律、自然规律,创作规律、意向审美加在一起,技法才有意义,把技法落实到思想上,这时就必须有修养,有文化,得有诗情画意,有些人技法上欠缺,缺人文、生动性,修养不到,也就缺少了内涵。 薛永年:风格不是习气。习气指坏习惯。艺术家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表现出来,把缺点放大就是习气,艺术家的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精神体貌有内涵的。而设计出来的风格,外表的东西不符合艺术规律,也不符合自然规律。随心所欲没质量没精神价值,也是不可取的。风格是水到渠成,风格是成熟的标志,设计的符号,不是风格。形成风格具备何条件与心理、习惯、素质、写画的习惯有关,也与审美的喜好有关。方式不同,风格就不同,包括用颜色,对颜色的使用,把长处调动出来,用到该用的地方同时有自知,水到渠成自然就形成了风格。 刘曦林:人格是人。一是,师承。李可染先生所言: 七十始知己无知,我是时间的穷人 ,先入为主的印记很重要。二是,和中国画相关联的书籍,要学习相依相反的东西,善于完善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中和自己的缺点和个性,保持自己原有好的东西。三是变法,画有自己的个性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过分张扬, 有它无我 有我无它 有它有我 最后达到忘我境界 无它无我 。所以,风格追求自然的改变。 问:学习正规的路子,有太多规矩,越画越不敢画怎么办? 张立辰:每个画家都不断地会出现这样的过程,我也一直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要不断地坚持跨越过这个难关,学习过程中困难种种,例如执笔方法的不同,习惯不同,要有成绩10年是不行的,要20年、30年地去努力,任务很重很艰巨。 刘曦林:面对不敢画这个问题,邓以蛰先生的《艺术家的难关》这本书中说到,这一点非常正常,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遇到了瓶颈。知己最难,怎么把握自己才应该深思,这时候顺其自然,找到自己的问题,先解决自己自身的问题,多读书多练字,旁敲侧击地解决问题,学会合理的自我调节最为重要。 问: 花鸟画写生中,有些人说尺幅画大些好,有些说小些好,张立辰先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立辰:在写生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大问题和小问题,包括尺幅大小的问题,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 抓住构图,学会调整,懂得取舍,因形式而定。


  问:美术报张立辰大写意花鸟工作室马上要毕业离开了,希望三位先生指引方向。 张立辰: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只能尽力尽可能地抓紧时间,为大家解决所面对的问题,所以请来各方面的教授为同学们授课,缺什么补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过程。难度是从实践中体会出来的,纵观历史,艺术这条路难也不难,不难只是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就难了,面对问题看,在学习中,一开始就讲文化,中国画对艺术的传统观念树立得牢固不牢固,思想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有多少,读书读了多少,又读懂了多少。两年来,同学们认真学习提高,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一辈子学也学不完,手头上的功夫,即使活到80、90,艺术也是无休止的,不够的,这件事是一生去做的。潘天寿等老先生都是用一辈子去做艺术这件事的。 薛永年:写意画要有书写性,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对写有深层次的理解才有意化意义。最开始,大写意在南北朝魏晋时期不是实用的,而是用来欣赏的对象。中国画分为两种,书体和实体。书体指写意前身,实体指工笔前身。 中国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才作为单独的欣赏,当时有两种表现的形式,一种是疏体,一种叫密体。疏体指写意前身,密体指工笔前身。 疏体在元代叫写意,在花鸟画中出现了大写意,小写意,后转化为大写小写也有了区别,一开始是小写,没骨。写与工的区别:草书兴了很久才有了写意。写与草的关系指点画之间不连,草从小草孙过庭《书谱》字与字都连着,连贯性很强,气通着,气势大,节奏感很明显,字与字之间关系加强了,要书写就要懂得点画,在精神的要求上,要注意形态的变化。同时草书与哲学,道、诗经、楚辞关系一样很密切。要有一阴一阳之道,书法要有精肉骨气,也要有精肉骨皮,书法要体现生命,要有宇宙意识,如张先生讲课是说怎样运笔,怎样出笔,怎样衔接,要有骨头有肉还有筋。还要有藏锋,一波三折,有转折,有回锋。有变化就有质量,这是一个修炼过程,有努力就会实现。写意画要有画外音,有想象力,要成为优秀的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不只是眼睛,还要有对一切事物的感觉,好画希望传达给看画的人,是综合的东西,是影响人品质的,书法的修养要加强,会保证自己的方向,诗经同理。文同说: 胸有成竹 取在法外,按一定法度规律,结合心情、材质等综合能力,进行二度神化。有人认为:中国画是以诗为*,以书为骨,我认为还应有:以哲为思。 刘曦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怎样修行,主要通过诗、书、画。陆俨少先生的 四三三 分法: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修养是第一位的,潘先生曾说: 学高不学低 老师高,自己也要发现自己。问问题不要问繁琐的问题,问一些简洁明了的,老师一句就可入木三分。 薛永年:谈到修养就谈到了如何做人。做人要正派正直,画就能正派正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