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加急性肝衰竭归属于黄疸急黄等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导语:中医古籍并无肝衰竭等相关病名的记载,由于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快、病情重等特点,且患者身目尿*的症状尤为典型,因此历代医家通常将其归属于“*疸”“急*”“瘟*”“肝瘟”等范畴。慢加急性患者可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或出现腹水,或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肝性脑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或出现腹水,或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肝性脑病,则可诊断为“鼓胀”、“吐血”、“便血”、“肝厥”等。

01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过度全身炎症反应和易受感染

1、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

肝衰竭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肝炎病*,其他病*(其中例如巨细胞病*、EB病*等),以及一些化学药物和其他的对肝脏有*性的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在我国,有80%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是由慢性乙型病*性肝炎所致。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人们对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有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特点: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和易受感染,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与免疫抑制细胞减少有关。

然而,易受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瘫痪,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受到普遍认可的是以免疫炎症损伤为核心的“三重打击学说”,即免疫炎症损伤、缺血缺氧性损伤以及内*素血症的三重致死性打击,在肝衰竭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志良所提出的“三重打击学说”较为全面的概括了肝衰竭的主要发生机理和其原因,首先,肝脏的有害物质、药物、病*和其他可能诱导人体免疫受损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肝细胞的死亡;第二步,局部的炎症反应会引起肝脏组织的微循环紊乱,从而导致患者肝脏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

第三个阶段为缺氧性损伤,不仅直接造成了肝细胞的死亡,还有利于促进肠道内*素血症的发展,另外由于肝脏解*功能的降低、肠道屏障功能紊乱、免疫抑制等原因,也会促进内*素血症的发展,而内*素血症会加速肝细胞的死亡,如此的恶性循环,这无疑是第三重打击。

2、中医诊断标准

(1)湿热发*证

主症:①起病急骤,身目发*如橘皮,尿*;②口苦口干;③舌苔*腻。次症:①面色晦滞;②口干不欲饮;③便下不爽或大便干结;④舌质红、脉弦滑或弦数。凡具备主症3项,或主症2项加次症2项,脉象基本符合,可定为本证。

(2)瘀热发*证

主症:①尿*;②皮肤瘙痒,或抓后有出血点,身热不扬,腹壁青筋显露;③舌质紫暗,瘀斑瘀点,舌下脉增粗延长;次症: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

(3)气虚瘀*证

主症:①尿*,身目发*如烟熏;②乏力,食欲减退;③舌质暗红,边有齿痕;次症:①腹胀,便下不爽,恶心呕吐;②口干口苦,胁痛不适;③胁下痞快;④舌体胖大,苔白或白腻、或*腻、或白滑等,脉弦或弦滑或弦涩。

(4)阳虚瘀*证

主症:舌苔腻或滑、舌苔白或稍*,脉沉迟;次症:①腹胀,食欲减退,胃脘痞满;②便溏,畏寒肢冷。

02了解中医药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三重因素,需科学用药

通过以上内容,可见免疫炎症损伤、缺血缺氧损伤和内*素血症在肝衰竭的发生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三大致死性因素也为中医药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药也能够在这三个方面有效的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1、中医药调节机体免疫

中医药对肝脏免疫功能的影响,不仅包括免疫增强的作用、免疫抑制的作用。如人参、*芪、女贞子、淫羊藿等补虚扶正的中药,有增强免疫的作用,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连、穿心莲、等中药有提高吞噬细胞功能作用,凉血活血化瘀药牡丹皮、赤芍等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凉血解*化瘀法联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干预HBV-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证的疗效,结果发现,中药介入组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逐步增加,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状态,有利于肝脏的修复与再生。

2、中医药改善缺血缺氧损伤

研究表明丹参、延胡索等活血化瘀中药,有增强肝脏灌流量和微循环流速,改善门静脉高压的作用。一项针对湿热瘀*证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予以凉血解*化瘀方联合中药灌肠的治疗,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TBil显著下降,PTA水平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说明活血化瘀法能够显著改善肝衰竭患者肝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以助肝脏微循环的恢复。

3、中医药防治内*素血症

运用清热解*、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法在治疗肝衰竭内*素血症过程中,能有效消退患者*疸、改善凝血功能及降低内*素水平,研究结果说明清热解*、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法能有效防治内*血症,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

大*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清除LPS,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等,改善内*素血症,乌梅可酸化肠道,降低血氨,减少内*素吸收,二药合用,有防治内*素血症之效,在肝衰竭的辅助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影响肝衰竭发生发展的“三重因素”,中医药有较好的防治方法。临床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肝衰竭时,仍应仔细辨证论治,同时参照“三重因素”的影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期、生化指标等适当予以相应的中药配伍,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结语:历代医家对肝衰竭从多方面进行研究论述,而并无统一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类型、治法方药的论证描述。因*疸是贯穿肝衰竭始终并为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常以*疸论治。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繁杂,病情演变迅速,临床结局极差,故探讨中医药防治肝衰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测临床结局意义重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