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青竹中医
第84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
文|孟祥翔
来源|陈潮祖医学论坛
导读
皮肤瘙痒以血虚风燥类最为常见,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的验方首乌养血汤治疗血燥身痒效果显著,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陈潮祖(-)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剂学科创始人、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其在中医病机与治法、方剂的理论和临床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学术造诣,在全国中医学界享有盛誉。陈老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中载验方“首乌养血汤”治疗血虚风燥性瘙痒成效斐然,具体方药及应用如下:
陈潮祖教授(图源:成都中医药大学)
药物组成
首乌养血汤由下列药物组成:
当归12g,熟地*15g,制首乌15g,*精15g,山药10g,生地*10g,天冬10g,麦冬10g,蝉衣6g,防风10g,炙甘草6g。
冬加桂枝10g,夏加*芩、玄参各10g,顽固者加全蝎6g,气虚加人参、*芪各15g。
主治及证候分析
本方主治老年性瘙痒。
痒证原因不一,有因外感菌*,皮肤生长疥癣而痒;有因外感风邪,郁于腠理三焦,成为风丹瘾疹而痒;此证见于暮年,是因血虚生风所致。
脏腑形骸均赖气以煦之,血以养之,津以濡之。老年阴血枯竭,无以濡养经脉,风邪乘虚客之,遂呈瘙痒难禁。
治法及方义
内有津血干枯,治宜滋阴养血;外有风邪侵袭,治宜祛风散邪。
当归、熟地*、何首乌、*精都是补血药,配此旨在养血。
生地*、天冬、麦冬、山药都是补阴药,配此旨在滋阴,阴血得充则燥涩得濡,这组药是在治本。
蝉衣、防风有疏散风邪作用,风邪得疏,则血无风搏,这组药在于治标。
两类药物标本兼顾,能呈养血祛风功效。配伍甘草有甘守津还之意,亦有可取。
应用分析
此方纯为血燥身痒而设。《证治要诀》谓“血虚皮肤痒者,宜四物汤加防风七钱半,以四物半帖,水二盏,调消风散一钱亦可。妇人血气,或通身痒,或头面痒,如虫行皮中,缘月水来时为风所吹,不然则是产褥中食动风物致之,亦宜如前四物汤调消风散。有脾虚身痒,本无疥痨,素非产褥,洁然一身,痒不可住,此乃脾虚所困。”看来用养血药合祛风药治疗身痒已早为古人使用,此方不过是在上述基础之上有所加减而已。
若加川芎通其血络之滞,则配伍更趋完善,盖痒由血络不通故也。
陈老用此方治疗31例老年性瘙痒,痊愈28例,好转2例。
关于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中医古籍中又称称为风痒、血风疮、痒风、谷道痒、阴痒等。《诸病源候论》云:“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人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该病往往呈阵发性瘙痒,白天轻,夜间加重,甚则难以控制,以致连续挠抓至皮破血流疼痛为止。瘙痒时间可达数分钟至数小时。此病多无原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可见抓痕、血痂、表皮脱落,日久皮肤可出现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以及湿疹样变。患者常因瘙痒伴有夜间眠差、白天精神不振的症状。
此病多由于风热血热蕴于肌肤,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怫郁皮肤腠理;或因血虚以致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
陈老的首乌养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血燥身痒,此类型在临床较为多见,主要以老年人为多见,病程较长,常有皮肤干燥,抓破后血痕累累。除了血虚风燥引起的瘙痒,临床上还可见血热风热及湿热蕴结引起的瘙痒,其表现和证治如下:
风热血热
症状:青年患者多见,病属新起,症见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干,小便*,大便于结;舌淡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
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血热甚者,加丹皮、紫草以凉血清热;风盛者,加全蝎、防风以祛风止痒。
湿热蕴结
症状: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伴口干口苦,胸胁闷胀,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外治法
治疗皮肤瘙痒,除了内服汤药,外治法的效果也非常明显,现将常用瘙痒外治法总结如下,可根据不同证候表现分别选用。
周身皮肤瘙者
可选用百部酊、苦参酒外搽,每天数次。
皮损有湿疹样变者
用三*洗剂外搽,每天4—5次;苔藓样变者,用*柏霜外涂,每天3次。
各型皮肤瘙痒
可用药浴或熏洗、熏蒸疗法。如苦参片、白鲜皮、百部、蛇床子、地肤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水作全身熏浴,或矿泉浴等。
皮肤干燥发痒者
可外用各种润肤膏薄搽。
预防与调摄
皮肤瘙痒症在病前预防与病后调摄方面异常关键,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忌饮酒,多食蔬菜、水果。
另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忌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
还有,内衣要柔软宽松,宜穿棉织品,不宜穿毛织品。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御用客服
▼
?THEEND
排版/孟祥翔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转载自《陈潮祖医学论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
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
10万稿酬等你来!!!
▼▼▼
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