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
以阵发性皮肤剧痒,搔抓形成抓痕、血痂,
皮肤干燥增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因风邪所致,即诸痒皆属于风,属于虚。
西医解剖学认为其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但从瘙痒来讲,主要由化学介质和组织胺、激肽和蛋白酶的释放而引起。泛发性皮肤瘙痒症常为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疾病、内脏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习惯性便秘、肠寄生虫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的皮肤症状。亦可由妊娠、神经精神因素、进食辛辣刺激性物品、贴身穿化纤织品、气候的改变(炎热、寒冷、潮湿、干燥)及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或化学物质刺激引起。局限性皮肤瘙痒除与上述因素有关外,常由局部因素如表皮癣菌病、蛲虫病、痔疮、白带、多汗、衣服摩擦、局部物质刺激等所致。
病案
年8月5日,徐先生,男,18岁,颐年堂国医馆胡望萍中医主任看诊。
患者自述白天至睡觉前情况正常,睡着以后皮肤开始瘙痒,出现红疹,常在每晚9点左右发作。几乎天天如此,看了几次西医皮肤科,白天没有发作,看不出一个所以然。用了一些抗过敏药物,吃药的几天挺好,过后又瘙痒如初。怀疑是卧室有过敏原,将所有的被褥、睡衣全部换洗,仍无济于事。再吃抗过敏药又好点,停药又复发,反复一年。胡望萍医生仔细看诊后开具药方,建议服药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年8月28日复诊,服药期间仅发作1次,发作程度大有减轻。
病因病机
多因风邪外袭,或因血热内扰,或血虚失养等所致。风瘙痒是因湿蕴于肌肤,或血虚风燥所致。
辩证施治
阴虚内热:症见全身皮肤瘙痒,肌肤呈红褐色搔痕,点状血痂分布,并覆少许鳞屑,肌肤干燥,触之灼热,口渴咽干,五心烦热,午后尤甚,得凉则舒,小便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证属阴液不足,虚火内生,灼于肌肤,感受风侵而致瘙痒。
治则:滋阴清虚热疏风止痒
肝阳上亢:见周身皮肤瘙痒,抓后皮肤潮红,性情急躁易怒,不能自控,伴头痛头胀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小便*。舌质红,苔*,脉弦数。证属肝经热盛,肝阳上亢,兼感风邪,风热搏于肌肤所发。
治则:清肝泻热祛风止痒
脾肺气虚:排除器质性病变,见皮肤作痒,发无定时,次数频繁,搔至皮肤出血仍不止痒,甚则晚间不能安眠。体无完肤,搔痕累累,点状血痂密布,淡褐色色素沉着。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肢体倦怠,纳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证属睥肺气虛,卫外无力,风邪侵袭而致痒。
治则:补脾益肺疏风止痒
肺热瘙痒:见全身皮肤呈阵发性瘙痒,痒剧时难以入眠。并有口咽干燥,皮肤发干无润感,触之肌肤有明显热感,伴抓痕血痂,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数。化验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证属肺热熏蒸肌肤,失其濡养,而成燥痒。
治则:清肺滋阴止痒
气血亏虚:除瘙痒剧烈外肌肤较干,并现条状搔痕,血痂及细薄皮屑。形体瘦弱,面色少华,神疲肢倦乏力,夜不能寐。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证属气血亏虚,肌肤失养,风邪侵袭而致。
治则:益气养血安神疏风止痒
湿热瘙痒: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皮肤瘙痒明显,搔后皮肤色红或起丘疹及有抓痕痂皮,得凉痒感减轻。纳食不香,口苦渴不欲饮,小溲色*。舌质红,苔*略腻,脉濡数。证属湿热互结,蕴于肌肤作痒。
治则:清利湿热止痒
饮食调治
认真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是防治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食入腥发动风及辛辣厚味之品,如鱼、虾、蟹、羊肉、狗肉、葱、蒜、辣椒、韭菜、酒等。如瘙痒入夜则甚,伴心绪烦躁者,宜选用镇静安神的食品,如莲子、百合、枣仁、牡蛎、木瓜、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