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皮肤干燥,全身都痒艾灸可以这样调理 [复制链接]

1#

本文选自《艾灸实录76病》,作者是向阳和向云飞

痒难忍,艾灸可消除

有位爱好中医的朋友,上个月介绍了一名失眠伴神经性皮炎患者来治疗。她亲眼目睹了我用梅花针和艾灸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治疗好了患者失眠,而且让患者增厚的皮肤表面变薄,恢复细腻的过程。历历在目的事实,让她惊叹不已。

近日,她又介绍了一名全身瘙痒的患者来做中医治疗。

此患者女性,47岁,个体经营者。她自述:“最近一年多来皮肤瘙痒难忍,尤其是吃过鱼虾和麻辣烫之后,痒得更加厉害;您想,我们做生意的难免要有陪客户吃饭等应酬。现在,这成了我的紧箍咒,一想起来就头痛。过去痒只是在胳膊肘这些地方,现在只要一痒,就像吹了冲锋号一样,全身都痒。刚挠完上边,下面又痒,没完没了,让人无可奈何。尤其是一到了晚上,痒得更加厉害,痒成这样,让人怎么睡觉?真是越痒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痒。每天晚上只有太困时才能勉强睡上个把小时,可谓度日如年。”

观皮损:皮肤干燥,生有散在红色粟疹,并在皮肤上有数条抓痕及少量结痂,余无异常。舌诊:其舌质偏红,苔薄*。脉诊:脉象弦数。诊断其为血热内蕴,生风作痒而致的皮肤瘙痒症。拟宜用清热凉血,消风止痒法。

施术采用艾条温和灸。取穴:膈俞、曲池、血海。

此时一旁的朋友提出:“可否讲一下各个穴位的治疗作用?”

我告诉她们:“膈俞穴为膀胱经俞穴,又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穴,具有补血凉血之作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故其可清热、泻火、凉血,《千金要方》认为其可消‘举体痒痛如虫啮’;血海为足太阴脾经之俞穴,可以行血活血,《腧穴学》认为其可治‘皮肤湿疹、瘾疹、湿疮、瘙痒’。以上三穴共同作用,则可补血、行血、凉血、活血。‘血行风自灭’,风灭痒自消,其痒可止矣。”

为了普及艾灸知识,我建议由这位喜爱中医的朋友为患者施灸治疗,她们欣然接受。

我遂将穴位定位的方法及操作方法,演示给她,并让其实操练习。嘱其每日施灸一次,每穴灸5~10分钟,直至皮肤呈玫瑰红色止。

为了保障疗效,再三告诫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忌忧思恼怒;忌食辛辣及鱼腥海味,忌热水洗烫和搔抓;内衣应穿纯棉织品;保持大便通畅。

一周后,朋友打来“连灸3天后,瘙痒渐止,入睡已无障碍,又连灸3天,现皮肤瘙痒症已痊愈,患者异常开心,称‘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已拿掉了’。”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皮肤瘙痒,但无原发皮损为特征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骚痒”“风痒”“痒风”等。临床可见身体某处或全身瘙痒,但无任何疹疥,特别是夜晚瘙痒尤甚,令人心烦难眠,甚至搔抓出血,仍不能止痒,皮肤上可见抓痕累累;一般成年人多发,尤其老年人。正如《外科证治全书》所讲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

其病因,中医认为多由风邪引起,“风盛则痒”。风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内风由七情内郁,五志化火,血热生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血虚生风;瘀血阻络。皮肤失去濡养而生风作痒。外风则由禀赋不耐,食入鱼腥海味及辛辣之品,蕴积湿热而生风;或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肌腠,客于肌肤而作痒。

治疗则用艾灸之法,清热凉血,消风止痒或补养气血,驱散风寒;或活血化瘀,通络止痒,则热祛、血行、风消、络通痒止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