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顽固性瘙痒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长期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生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组胺、蛋白酶、血管舒张素和某些肽素等物质的释放,在局部形成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瘙痒症状。
调查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有半数发生持久性全身瘙痒,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老年瘙痒症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差,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瘙痒常为全身性或局限性,瘙痒可发生在局部,如胫前、前臂、阴囊、外阴、肛门、头皮等,也可以发生在全身大面积。轻微的皮肤瘙痒,持续时间较短,每个人都发生过,但持续性顽固性瘙痒的滋味,往往会令人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
虽然慢性顽固性瘙痒不会对人体造成重大损害,但此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如此会对患者情绪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老年人不少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瘙痒可能会引起或加重这些原发性疾病,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秋冬季皮肤易瘙痒,洗澡莫过勤
冬季,老年人发生瘙痒症比较常见。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相对湿度小于20%,皮肤更加干燥粗糙,这为瘙痒创造了外部环境条件。瘙痒症还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老年人皮肤表皮薄,皮脂腺和汗腺退行性萎缩,分泌功能减退,局部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所以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瘙痒。春季和秋季多大风天气,空气中的正离子增加,同样会使皮肤感到不适。
刺激性物质也会引发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可由接触刺激物引起,食用刺激物、过敏性食物也会发生,也可能是某一内科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比如抵抗力下降、内分泌改变、动脉硬化、糖尿病、贫血、习惯性便秘及肝脏疾病等。
此外,皮肤瘙痒还常与饮酒、情绪变化、饮食结构不合理、洗澡过勤(特别是用碱性肥皂)等因素有关。所以,应努力避免与消除这些诱发因素,减少皮肤瘙痒症的发生。
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
对于慢性顽固性瘙痒,排除了一些慢性疾病因素,同时在皮肤科又久治不愈,不妨到微循环科来看看。
神经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瘙痒具有特异性的神经传导通路,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均参与瘙痒的发生,与痛感的发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瘙痒在现代医学界仍没有一个像疼痛那样,能比较客观的定量定性的指标与标准,人们只能用瘙痒、奇痒难忍、剧痒等比较模糊的描述来表达。
治疗慢性顽固性瘙痒,在尽力去除诱因的同时,改善局部皮肤的慢性炎症反应很重要。神经阻滞疗法可以阻滞相应皮肤节段的脊神经分支,阻断相应区域皮肤的瘙痒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其节段相应皮肤的微循环,减少局部皮肤的慢性炎症。如此,既克服外用药局部滞留时间短、吸收差的缺点,又能避免内服药局部浓度低、疗效差、全身副反应大的问题。因此,对于慢性顽固性瘙痒,以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疗法也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